2.打造“内外融通”设计教学模式,创建“导师引领下的工作坊制”,通过教师学术引领实现科研教学互促发展。
一方面,在设计课课内教学组织中,我们鼓励教师在原有训练题目基础上开展有意识、有目标的复杂性问题设置与引导:第一,它必须与训练所针对的类型建筑本体取得呼应;第二,它必须反映社会发展诉求与学科发展动向;第三,它应尽量同教师的科研探索方向结合起来。
另一方面,在课外教学循环中,我们引入“导师引领下的工作坊制”:第一,工作坊是围绕“项目”展开的,而选题通常与课内训练题目有着一定“对位延展”关系;第二,工作坊具有规模小、互动性强的特点,大大增加了师生间彼此交流的机会;第三,由于是课外循环,因此学习的机动性与灵活性被放大,更多社会实践环节与开放式交流过程被纳入其中。
基于“内外融合”,我们也实现了教学与科研的“双向转化”:许多训练题目与实践项目最终被凝结成为论文或专利(如图3)。

图3 “内外融通”设计教学模式框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