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积极参与建筑设计信息化与优质资源建设工作,是本教学成果策划、实施和完成的主要参与、组织和执行者。 2.一直担任《建筑设计3-6》一线教学工作,在高年级教研组实践各项教学改革计划、措施和成效,是《建筑设计》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主要参与人。 3. 建筑设计和校园建筑设计精品课程网站的开发和建设的主要参与人,为建筑设计网络教学、学生进行网络学习、师生互动平台建设开展了一系列专题研究。 4.围绕本成果内容,主持“广东工业大学-广州本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校级实践基地项目1项,推动本成果与校外实践相结合。 5.在本成果内容支持下,作为主持教师指导“传统特色街市的空间整合创新——以广州状元坊为例”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项,指导“岭南地区建筑表皮创新性与应用性探讨”和“数字时代的岭南地区旧城更新分析方法与设计策略研究”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项,发表系列论文3篇。 6.作为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获“威海杯•2015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方案竞赛金奖”最佳指导教师(排名第一),作为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全国高等学校建筑设计教学成果评选活动,获“2014全国高等学校建筑设计教案和教学成果评选活动优秀教案”(排名第二)。 7.依托本成果内容积极开展纵向科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岭南地区旧城更新中社区街市建筑密度适宜性研究”,主持校内博士启动基金“基于人性尺度回归的大学城广工大校园环境提升设计策略研究”,成果相关论文获2014广东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一)教改论文 1.引入尺度辨析过程的城市设计概论教学探索. 2015 建筑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5.10; 2.低年级建筑设计课程中的问题式营造实验教学初探.华中建筑2015(4); 3. 城市设计课程中的城市学理论教学.建筑与环境2014(4); 4. 广州城南历史地段的城市空间调研初探及思考. 建筑与环境2014(3); 5. 城市设计课程多维融合式教学模式初探.华中建筑2016(4) (二)教研成果 1. 广东怀集扶溪村村落空间格局与建筑特色初探. 2015年中国建筑史学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5.11 2. 民俗文化旅游发展背景下云浮地区历史村落群体研究浅议. 2014年广东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西江流域(粤桂澳)历史文化”专题研讨会论文集.2014.11 3. 揭阳榕城区旧城形态特色要素及保护思路初探. 2014年中国建筑史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4.11 4. 转型期保障性住区规划建设的历程回顾与误区反思——以广州市为例.华中建筑2015(9) 5. 基于公共空间多元化需求的博物馆整合发展策略初探.城市观察2014(4) 6. 揭阳榕城区城市形态演变的启示.第八届国际中国规划学会年会论文集.2014.6 7.城市化规律角度雏析中外城市复兴特征差异.城市观察.2012(10) 8.于多方效益平衡的历史街区整治策略探讨——以广州市解放中路历史街区为例.华中建筑.建筑我们的和谐家园--2012年中国建筑学会年会论文集.2012.10 9.佛山南海轻轨交通沿线土地利用优化及城市更新问题研究. 2016年交通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6.07 10. 意大利罗马典型户外公共空间建筑密度初步分析及启示. 2016波特兰城市建筑研究实验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6.10 11.大数据时代建筑设计教学信息化平台构建与创新应用,广东工业大学第九届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三)主持负责教学研究项目 1. 校级实践基地:广东工业大学---广州本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课题负责人2014.6。 2. 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传统特色街市的空间整合创新——以广州状元坊为例,课题主持教师2013.3。 3.广东工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数字时代的岭南地区旧城更新分析方法与设计策略研究,课题主持教师2015.3。 4.广东工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岭南地区建筑表皮创新性与应用性探讨2014.3 。 5.校级教改项目:基于地域性和体验式的建筑学低年级开放形式建筑设计教学探索,参与人,2013-2015。 6. 校级教改项目:融合地方城乡建设实践的城市设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负责人,2015-2017 (四)主持负责的科研项目 1.岭南地区旧城更新中社区街市建筑密度适宜性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3-2016。2.基于人性尺度回归的大学城广工大校园环境提升设计策略研究,校内博士启动基金,2012-2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