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设计本身是发现和解决一系列“矛盾”的过程。这些矛盾可能来自于建筑本体,如形式与内容、建造与投资;也有可能来自于环境制约,如城市规划条件、遗产保护限制;更有可能来自于社会发展所期,如“大湾区”发展纲要、可持续发展目标……于是包含多层次、综合性要求的建筑设计工作完全可以看作是一种复杂工程问题。将分析和解决这一复杂问题的核心能力塑造作为人才培育中心成为新时代专业教育的方向。
而在传统设计课教学中,关于此能力的培养主要具有以下特点。其一,问题的提出主要由设计任务书呈现,但在这一环节中往往缺少师生互动与学生参与,因此在之后的能力养成上,学生也大多表现为“被动”地按照指标要求摆房间。其二,问题解决的落脚点更多时候只是关注于“空间形态”塑造,而与之相应的社会、人文与技术等更多领域知识则涉及不深、融合不够,反而又制约了设计作品本身的内涵塑造。显然,这样的课堂训练内容若要与包含着城市发展、绿色节能、遗产保护、文化传承等“复杂性”工程问题的当代建筑设计之间产生“对接”,着实还存在着不小“落差”。
针对上述目标与问题,我们开展了切实的教学改革。例如,在四年级“城市大型公共文化建筑”设计课题中,我们从“人文环境建构与全球化发展趋势”以及“绿色环境建构与可持续发展诉求”等核心问题出发,提出将“绿色人文”的价值观念引入当代公共建筑设计之中,并进一步凝练出与其理念表达相关的公共性建构、多样性建构与适宜性建构等复杂性问题,来激发学生创新设计思路、拓展成果深度。